2024-06-13 00:53:47
『長效鮮乳』混淆『鮮乳』剝奪生存權」座談會!(天地傳媒,通天透地,貫穿古今)

(記者林玄台北報導)「酪農抗議衛福部預告『長效鮮乳』混淆『鮮乳』剝奪生存權」座談會!
衛福部食藥署6月5日突然預告竟然要將保存期限30天以上的乳品,標示為「長效鮮乳」,恐造成對民眾「鮮乳」混淆,也引來酪農強烈不滿剝奪其生存權。
為此,立法委員陳亭妃與蔡易餘委員、劉建國委員與鍾佳濱委員一同邀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農業部畜牧司、教育部國教署、中華民國乳業協會、中華民國酪農協會、各大乳品廠酪農聯誼會等單位召開座談會。
其中,針對「學童乳的推動」、「乳品標示規範」以及「店家標示規範」這三大議題,要求各權責單位正視酪農訴求以及學童、消費者等各方的權益,在乳業政策上協助酪農產業升級、永續發展,完善整體酪農產業的發展。
立委陳亭妃表示,台灣的蛋白質飲品市場愈發多元,進口乳、保久乳、液態乳等產品衝擊本土鮮乳銷售,乳製品分年降稅期限將在明年正式終止,紐西蘭乳製品進口到臺灣的關稅將從配額外每公斤 14 元降至全面 0 關稅,14 元的價差占臺灣生乳收購價的 4-5 成,對酪農產業衝擊甚鉅。
立委蔡易餘指出,臺灣的鮮乳飲用量偏低,經濟實力明顯與消費能力失衡。
乳品作為蛋白質及鈣質的重要來源,但臺灣每人每年鮮乳的供給量在2021年僅為21.68公斤,與中低收入國家同級,學齡兒童的攝取量更未達建議量的50%,這與臺灣名列全球第14名的人均GDP形成鮮明對比。
對此,許多先進國家早已將「鮮乳」納入學童的營養供餐配套中,日本自1954年起便廣泛實施學童乳計畫,至今70年未間斷。為提升國人鮮乳飲用量及營養攝取,促進乳品產業正向發展,臺灣應立即全面啟動學童飲用「台灣鮮乳」的計畫,從校園營養午餐的乳品攝取著手,並且只有在偏鄉、冷鏈條件不足的地區才輔以「國產保久乳」。
若未以鮮乳為主,學生習慣保久乳口感後,無形中就是在替具價格優勢的進口乳培養飲用人口,造成臺灣酪農產業更大的衝擊與危機,與政府推動學童乳扶植臺灣酪農產業的初衷背道而馳。
立委鍾佳濱表示,臺灣的市售乳品及販售相關產品的店家標示目前欠缺識別效果,容易造成混充及混淆。為了確保「臺灣鮮乳」的公平競爭及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她也要求農業部及衛福部明確訂定「臺灣鮮乳」、「ESL長效乳」、「冰磚還原乳」等名詞標示。
特別是ESL乳,絕不可標示為「ESL鮮乳」,避免消費者誤以為該類產品既新鮮又能延長保存期限,誤導認為其品質優於「臺灣鮮乳」,反而衝擊本土乳品的生存發展。
此外,他也要求農業部務必落實鮮乳標章稽核,並定期進行檢驗及公告,防止進口冰磚奶或ESL乳混充「臺灣鮮乳」。
只有這樣,才能維護「臺灣鮮乳」標章的公信力,保障本地乳品產業的健康發展,並確保消費者享有清晰明確的產品資訊。
會中,立委陳亭妃也彙整酪農產業代表及各單位的意見做出三大結論,包括:
第一,有關牛乳製品的標示務必清楚明確,14天以內的稱為「鮮乳」、超過30天的部分,未來食藥署應該修正目前已經預告的公告清楚地改為「長效乳」,絕對不能加上「鮮」字混淆消費者,未來也應該從各方面加強推廣「台灣鮮乳標章」,讓民眾消費時能有正確的認知,也更能大力推廣酪農業者優良的鮮乳產品。
第二,有關學童乳的部分由農業部主責,協助國教署和食藥署提供學童飲用「國產鮮乳」,並且強化食農教育的精神,讓學童除了能飲用健康新鮮的鮮乳外,也能一併正確認知鮮乳的保鮮方式。
第三,目前市售的飲料店、咖啡廳或其他需要使用到乳製品的業者缺乏統一且正確的標示,消費者往往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到原料含有乳製品的餐點,無法完整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針對這三點,陳亭妃也要求相關單位立即啟動檢討改善,保障酪農業者、消費者和學童的權利。(天地傳媒,通天透地,貫穿古今)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