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20:31:25
超加工食品「超級傷腎」,六大解方來幫你!(天地傳媒,通天透地,貫穿古今)

(記者林金虎台北報導)超加工食品「超級傷腎」,六大解方來幫你!
台灣民眾常吃的十種超加工食品「超級傷腎」,六大解方來幫你,最新文獻怎麼說?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民眾常吃的十種超加工食品「超級傷腎」,六大解方來幫你,最新文獻怎麼說?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忙碌的一天,早餐隨手買了香腸蛋吐司配奶茶,中午趕時間隨便抓了一份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下午嘴饞再來一包洋芋片、搭配一杯珍珠奶茶,晚上加班回家太累,就拆開一包泡麵填飽肚子。
一天三餐加點心,看似再普通不過的飲食習慣,其實正暗暗消耗掉你的腎臟健康。
這些食品有一個共通點:它們都屬於「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s)。
所謂超加工食品,是指原始食物經過多重工業化處理、含有多種人工添加物(如香精、色素、防腐劑、乳化劑、磷酸鹽、人工甜味劑)、用以延長保存期限、調味成更重鹹重甜重口味的食品。研究顯示,這些食品不但已經失去了原先食物的營養素更對人體的危害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我在門診常看到很多腎友抽血驗尿報告滿滿紅字,細問之下,幾乎都是三餐滿滿超加工食品,當它們減少了這類食物的攝取三個月後,血糖、血壓、血脂肪、尿酸、腎功能、蛋白尿都大幅改善。
先列出幾篇超加工食品與腎臟病的最新熱騰騰五年內的醫學研究證據:
根據 Frontiers in Nutrition 期刊於 2024 年發表的一篇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He X 等人),研究包含 8 篇觀察性研究、超過 50 萬名參與者,結果顯示:攝入最多超加工食品的人,比攝入最少的人,罹患慢性腎臟病(CKD)的風險增加約 18%;而每增加 10% 的 UPF 攝入比例,腎病風險也隨之上升約 7%。這代表飲食結構中,UPF 比重愈高,腎臟壓力就愈大。
同樣,Nutrients 期刊在 2025 年刊登的文章(Leonberg-Yoo 等人)進一步指出,高度攝入超加工食品不僅與慢性腎衰竭(CKD)的發生率顯著相關,還可能影響腎功能惡化的速度(Nutrients. 2025;17(9):1560)。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AJKD)2023 年的研究則發現,UPF 攝入量高的人群,腎臟病惡化與死亡率都明顯較高。
此外,台灣學者也在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發表「Total Diet Study」研究(Ling MP 等人, 2020),發現台灣人飲食中的鈣磷比例偏低,且加工食品往往含有高吸收率的添加磷,這些無形的「隱藏磷」是腎病患者最需要警惕的危險來源(Food Chem Toxicol. 2020;145:111715)。
總結這些科學證據,可以確定一件事:我們日常生活裡隨手可得的超加工食品,對腎臟的傷害絕對不容忽視。
為什麼說 UPF 特別傷腎?原因在於它們的多重作用機制。
首先,高鹽分是最主要的問題。大量的鈉會提高血壓,而高血壓正是慢性腎臟病發生與惡化的最大危險因子之一。
其次,加工食品裡常添加的無機磷(phosphate additives),其吸收率可高達 90%,遠遠高於天然食物中的有機磷,過量攝取會導致血磷升高、鈣磷代謝失衡,進一步刺激副甲狀腺激素上升,造成腎臟損害與血管鈣化。
  再者,超加工食品普遍營養品質低,熱量高、纖維少、含糖量與飽和脂肪過多,容易導致肥胖、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而這些疾病正是慢性腎臟病的推手。
最後,許多人工添加物(如防腐劑、乳化劑、人工甜味劑)也可能對腎臟有直接或間接的毒性作用。換句話說,腎臟每天就像一台高效能的過濾器,卻被迫不斷處理這些「人工負擔」,久而久之,就會提早衰竭。
接下來我們來看台灣人最常吃的十種超加工食品粉:
在台灣,生活節奏快、便利商店密度是世界第一,加上飲食文化喜好「重口味」,導致超加工食品的攝入比例居高不下。
以下是十種最常出現在台灣人餐桌上的 UPF,它們看似平常,卻是腎臟健康的「隱形殺手」。

第一 泡麵。 
泡麵幾乎是台灣人心中的「國民宵夜」,不管是宿舍學生,還是加班勞累的上班族,都習慣拆一包泡麵充飢。但泡麵的調味包鈉含量極高,還可能含有磷酸鹽作為調味或防腐劑。
經常食用,不僅血壓上升,也讓腎臟長期過勞。
 
第二 加工肉類。 香腸、火腿、熱狗、午餐肉在台灣早餐店、便當店無所不在。這些加工肉品往往含有亞硝酸鹽作為防腐劑與保色劑,鈉含量與添加磷也特別高。
研究顯示,加工肉攝取與 CKD 風險正相關。
 
第三 手搖飲與含糖飲料。 台灣的「手搖飲文化」舉世聞名。
珍珠奶茶、黑糖鮮奶、果汁飲料,看似滿足口腹之慾,卻隱藏著大量的糖分。含糖飲料會增加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進而傷害腎臟。
 
第四 洋芋片與餅乾零食。 
辦公室下午茶、看電視的零嘴,許多人習慣抓一包洋芋片或餅乾。但這類食品往往鹽分驚人、熱量高、毫無纖維與營養。長期食用會加劇高血壓與腎臟負擔。
 
第五 罐頭食品。 
不管是午餐肉罐頭、沙丁魚罐頭,還是濃湯罐頭,方便保存是它們的最大優點。但這些罐頭的調味多半鹽分高,部分還含有磷酸鹽。台灣的 Total Diet Study 已經指出,加工食品中的磷是腎病患者的重要隱憂。
 
第六 速食與炸物。 
麥XX、肯XX或便利商店的微波炸雞,是許多人忙碌時的快速選擇。
然而,速食不僅油炸高脂,還常常重鹹調味,屬於典型 UPF,與腎功能下降有密切關聯。
 
第七 加工乳製品與奶精飲料。 
許多早餐店的奶茶、調味乳,甚至「三合一咖啡」裡,往往含有奶精、糖漿或其他加工乳成分,這些都屬於 UPF,除了含糖量高之外,也可能帶來額外的添加磷。
 
第八 調味粉與即溶湯包。 
很多家庭煮湯、煮火鍋時會加「高湯塊」或「即溶湯粉」。這些調味品往往含有高鈉與添加劑,經常食用會大幅增加腎臟負擔。
 
第九 工廠製蛋糕與糕點。 
現代人下午茶少不了甜點蛋糕,但這些蛋糕多半含大量糖分、奶油與氫化油脂,不僅傷心傷血管,也會誘發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間接影響腎臟健康。
 
第十 人工甜味飲料或「低糖」飲品。 
有些人以為喝「無糖可樂」或「低糖飲品」就比較健康,但其實這些人工甜味劑飲料仍屬 UPF,長期食用還是對腎臟構成風險。
 
  從泡麵到奶茶,從洋芋片到蛋糕,這十種食品幾乎每天都出現在台灣人的生活中,難怪腎臟病在台灣高居慢性病之首。你這禮拜有吃到哪幾種?
你經常吃的是哪經種?可以在下列留言跟我們分享。
 
面對如此普遍的超加工食品的陷阱,我們該如何保護腎臟?

第一,減少 UPF 攝入比例。根據 Frontiers in Nutrition 的分析,唯有將 UPF 攝入比重降到最低,就能有效降低 CKD 風險。

第二,注意磷添加物。購買食品時要仔細看標示,若成分中出現「磷酸鹽(phosphate)」字樣,就應盡量避免,特別是腎病高風險族群。

第三,控制鹽分。外食時可以要求少鹽、少醬,煮湯時避免使用高湯粉或調味塊,盡量以蔥薑酸辣椒等天然香料取代。

第四,少喝含糖飲料。每天多喝水,減少珍珠奶茶或果汁飲料,既能控制血糖,也能降低腎臟負擔。

第五,多吃天然原型食物。以新鮮蔬果、全穀類、豆類與天然蛋白質來源取代加工食品,能顯著改善飲食品質。

第六,高風險族群更需警覺。對於已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家族腎病史的人,更要嚴格控制 UPF 攝入,並定期檢查腎功能。
腎臟的老化跟你每天吃進去的食物息息相關,而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手吃下的泡麵、奶茶、洋芋片,其實都在默默加速腎臟的衰老。
健康飲食,從減少超加工食品開始。慢性腎衰竭腎友務必戒掉超加工食品,祝大家都能遠離超加工食品的毒害腎臟健健康康。

 
參考文獻:
 
1. He X, et al. Ultra-processed food intake and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Front Nutr. 2024;11:1359229.
 
2. Leonberg-Yoo A, et al. Ultra-Processed Food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ients. 2025;17(9):1560.
 
3. Sullivan J, et al.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and kidney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mortality. Am J Kidney Dis. 2023.
 
4. Ling MP, et al. Risk assessment of the dietary phosphate exposure in Taiwan population using a total diet study. Food Chem Toxicol. 2020;145:111715.
 
5.Cai Q,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ultra-processed food intake and kidney function decline. Am J Clin Nutr. 2022.


(照片翻攝自洪永祥臉書)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