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19:09:00
香港黃大仙!(天地傳媒,通天透地,貫穿古今)

(記者林次郎香港報導)香港黃大仙,是出了名的靈驗;尤其,是招財、納福、祈求姻緣!
祈求財源滾滾,好人緣、好桃花!
黃初平(晉成帝咸和三年,西元三二八年十月三日-約三八六年),後世稱之為黃大仙,為著名道教神仙。
「黃大仙,有求必應」,出生地為現在的中國浙江省金華市。
「黃大仙,有求必應」,原是中國浙江省金華市的一名放羊的牧童,於山中修煉得道。
「黃大仙,有求必應」以東晉會稽郡金華縣以「叱石成羊」的傳說,而著名。
黃初平,少年時在金華山放羊,於十五歲得道士指引,到赤松山金華洞內石室修仙。
黃初平,先後因為「汲井愈疾」而有「救人之功」、「祈晴祈雨」,以羽「隨感隨通」的仙跡。
黃初平,在宋孝宗淳熙十六年(西元一一八九年)和宋理宗景定三年(西元一二六二年),獲得「養素真人」和「養素淨正真人」兩個封號。
  西元一八九七年,據說黃大仙奉玉帝旨意,塵凡布教,在中國廣東番禺的一個扶乩活動中顯靈,自道身世,勸人向善,引來不少信眾,赤松黃大仙之名因而得以顯揚。
由於黃大仙神威顯赫,非常靈驗,加上,當時中國廣東的疫病蔓延,求醫問方的善信就愈來愈多。
黃大仙降乩用的靈籤和藥簽一直沿用至今。
香港香火最盛的廟宇黃大仙祠,在香港十分普及,今日,香港九龍有黃大仙區、黃大仙祠。
每年立春時節,黃大仙廟會開放給犯太歲的人,免費進去其太歲殿拜太歲,只需以身份證作實便可。
「黃大仙,有求必應」是香港人的順口語,黃大仙,原名黃初平,浙江人,生於西元三百二十八年,由於家貧,因此,八歲便於浙江金華的赤松山放羊,後遇仙翁教其醫術。
黃大仙,潛心於山洞中修練五千日,終得成正果,得道成仙。
由於黃大仙曾遊歷四方,贈醫施藥導人向善,受惠者不計其數;因此,民眾爭相走告並修祠黃大仙參拜。 
「黃大仙,有求必應」,參時有所祈求者多能得償所願,因此,香火不絕,捐款亦源源而來。
其中,除部份作慈善用途外,有餘用作擴建廟宇,故成中國江南最大道觀之一,傳至香港後更是善信無數,是香港眾廟宇中香火最鼎盛的一間。
黃大仙廟整座祠仿北京故宮建築群而造庭台樓閣,紅牆綠瓦,古氣盎然,氣派非凡,除供奉大仙外更供奉觀音,關帝及中國聖人孔子等,集中國三大教派佛、道、儒於一身。 
黃大仙廟是外地遊客到港必訪之地,可觀性甚高。
「黃大仙,有求必應」,黃大仙廟是香港唯一的內陸區,區內廟宇和高樓並立、禪意與喧鬧共存,令人目不暇接,具有典型的香港特色。
黃大仙廟,本區的名字來自道教神仙黃大仙,你能在嗇色園黃大仙祠看到他的畫像。
「黃大仙,有求必應」,前來求神祈福的信徒們常年絡繹不絕,祠內香火極盛;尤其,每年除夕,黃大仙廟,人流最旺,香客們會在午夜時分進入黃大仙廟祠中「搶頭香」,為自己和家人添運。

(天地傳媒,通天透地,貫穿古今)

您可能有興趣